兩個孩子約我去他們的運動會,日期前一個月敲定,不斷提醒我這個重要的大日子。
哥哥跟我說:「阿姨,妳一定要來噢!我們班有攤位,家長都會來,妳一定要來,要到我們班的攤位玩遊戲。」小臉上充滿期待。雖然很遠,但我到了。
沒有缺席讓孩子很開心,阿姨當的很像媽媽,跑兩個攤位其實挺累的,尤其兩個班級也有自己的活動,運動會圓滿結束,老師還要交代事情,於是我到校門口等兄弟兩,我們就約在校門口見,也請助理將車開過來。
哥哥先跑出來,牽著我的手叨叨絮絮地說著運動會的事,一邊等著弟弟。校門口一班一班的學生陸續出來,等了許久,還是沒看到弟弟。哥哥逐漸放開了我的手,口中的快樂也慢慢轉成擔心弟弟的碎碎念,踮起小腳尖,試圖用沒有比別人高的身體、拉長脖子,想透過人群,看到弟弟的小小身影。
看著哥哥的擔心,我也不安了起來,我告訴哥哥:「先上車好不好,阿姨進去學校找找看。」哥哥用力地搖著頭,拒絕了我的要求。
無奈的我只能讓哥哥站在車邊,由助理看著,然後進到原來弟弟班級的園遊會場地去找弟弟,但班上都解散了,只剩下收空的帳篷,我只能再走回校門口看哥哥,一邊希望孩子已經聚在一起,等我送他們回家了。
但到了校門口,還是只有哥哥一個人,哥哥問我他可以進去找嗎?我想他對學校比較熟悉,也就讓他進去了。哥哥小小的個子,往校內衝去。
誰知哥哥一離開,弟弟出現在校門口,一聽到哥哥進學校找他了,話也不聽我說,就急著衝進校內找哥哥。
弟弟離開幾分鐘,哥哥也回來了,聽到弟弟去找他了,又再衝進去,兩個人就這樣互相尋找對方的錯身了兩三次。終於,我拉住了哥哥,讓他在門口跟我一起等弟弟。
弟弟終於也回來了,兩個兄弟滿頭大汗,兩個兄弟因跑來跑去,不斷地喘氣。
哥哥看著弟弟,手緊握著拳頭,臉部全漲紅,大聲地喊著:「你到底跑到哪裡去了?你到底跑到哪裡去了?」接著,眼淚馬上飆出來。
弟弟看著哥哥,眼淚也跟著流下來。「哥哥,對不起,你不要哭。」
兩兄弟臉一樣紅,就像那天的太陽,我上前去抱抱哥哥,哄著兩個兄弟上車。回程的路上,兩個人都沒說話。
後照鏡中,哥哥緊緊牽著弟弟的手。
訊息裡一個媽媽求助,孩子想要抱抱爸爸。
孩子今年五歲,兩歲開始,跟爸爸的見面永遠在玻璃窗內,大滾滾的眼睛十分漂亮,但不太會表達,牙齒好像透明的一樣,因為從出生開始,就缺鈣。
媽媽說,異樣的眼光早已習慣,是不是真心相待的朋友從爸爸離開就一個一個看見,他們很努力在過日子了,也勇敢地面對眼前的問題,從不隱瞞也不埋怨。自從制度允許,每個禮拜他都會帶這個五歲的孩子去看爸爸,縱然是要轉三班車兩個小時,隔著玻璃只有十五分鐘,也想要他記住,他是一個有爸爸的孩子。
但不管孩子怎麼看,爸爸的溫度對他而言是零,面對著玻璃窗內的爸爸,孩子總是很難搭上幾句,縱使媽媽很努力的導引。
於是在公共場合最怕聽到有人喊爸爸,小人兒總是會一直看,眼中有說不出的落寞與疑問,爸爸不是都在玻璃窗內嗎?為什麼會有爸爸在外面?媽媽希望我幫忙,孩子還有八年要走,希望給孩子一個屬於爸爸的感受、一個爸爸的擁抱、一個力量、一股味道。
帶著孩子的微小的願望,我到相關部門辦理,只是希望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遇到挫折時,還記得有一個寬大的擁抱在等他,雖然也許在有點遠的地方。
終於我爭取到了,那天的陽光有點大,對於有「陽光性皮膚炎」的我,是一種折磨,但為了也讓爸爸也記住孩子期待見爸爸的模樣、每次要見爸爸所要經歷的辛苦,讓爸爸能表現更好爭取提早離開的機會、讓他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我們決定帶著攝影機,全程跟拍。
剛見到孩子時,孩子躲在媽媽的背後,小小聲地「阿姨」從小嘴中諾諾地喊出來,問他今天要抱爸爸了,開心嗎?大大的眼中,閃著亮亮的光,眨眨眼看著我,似乎在懷疑玻璃內的爸爸會跳出來嗎?陪伴等車的途中,我跟孩子從陌生到熟悉、從害羞到熟稔,大大的眼睛對於抱爸爸有著看似有著期待,卻也透露著許多的疑問。
三班車兩個半小時,終於到了監所,等待的時刻媽媽努力的解釋爸爸在小人兒遙遠記憶的樣子,試圖讓虛幻變成實際,希望短暫特見的時間,能讓孩子快速地進入狀況,好讓這擁抱的溫度能夠持續八年的時間。
終於,能見面的時間到了,孩子給我一個深深地擁抱,牽著媽媽的手往監內走去,望著小人兒的背影進入到建築物內,正準備收拾等工作人員收拾完器材打包走人時,小人兒突然又跑出來跟我揮了揮手,再加上一個純真的飛吻,我驚訝之下眼前竟有些模糊,一個最平常「爸爸的擁抱」,竟然讓這孩子要經歷重重關卡。
後來媽媽寫信告訴我,那天監所很體貼地給了這家人一小時的時間,幫孩子跟父親準備了餅乾、飲料還有小牌,讓孩子慢慢的熟悉拾回父親的記憶,從對面到比鄰而坐、再到孩子坐在爸爸的大腿上,緊扒著爸爸的脖子不放手,在爸爸的臉頰上親了又親。管理員還體貼的幫父子拍了好幾張照片,讓彼此永遠記住那一刻的感覺。
照片現在在孩子的桌前、最靠近爸爸心臟的吊牌上。孩子現在就算隔著玻璃窗外,還是會不斷的叨叨絮絮地跟爸爸不斷的說話,常常會驕傲的跟別人說:「我也有爸爸。」而爸爸現在每天都努力的表現,發誓不再讓孩子如此的辛苦。
「我愛爸爸。」那是那年孩子最常說的話,「EVA阿姨,我愛妳。」那是我後來每年最棒的母親節禮物。
家裡面劍拔弩張,對於兩歲小小女孩要不要送安置的問題,老母親與女兒爭得面紅耳赤,一邊插著呼吸器的老父親除了眼淚、還是眼淚。
這已經不知道是我第幾次被「請」到這個家了,每次來總是會碰到這樣的狀況,老人家的眼淚好像永遠流不盡、兒女的聲音也總是高漲。小小女孩就像一個身上裝著強力電池的小型暴走機器人,踏著會發出啾啾聲的鞋子,爬上爬下、衝來衝去,永遠是這個場面中不會缺席的聲音。
常常在聆聽雙方的意見時,我會把小小女孩抱在身上,但她的安靜力總不超過五分鐘,馬上又會從我身上竄下去,又在地上繼續堆倒、或丟著每一個拿得到的物品。
「我不要把她送到寄養中心。」阿媽強硬地說。這總是每一次的開場白。
「妳看她現在這個樣子,妳不趁她現在沒有記憶時送到更好的地方、給她健全的生活,她在大一點就來不及了。」女兒也強硬的回。這也總是每一次的開場白。
「要送她去安置,等我死了以後,你們要怎麼樣都可以。」阿媽總是重複著這一句,這時眼淚就會一顆顆的滾落下來,爬過滿是皺紋的臉龐,手馬上緊抓著那在地上不斷闖禍的小小女孩。
「她再不受對的教育,以後就會跟她媽媽一樣變成社會問題。」女兒講到這裡偶而是憤怒、偶而是平淡、偶而會讓人覺得鄙夷仇視、偶而會現出無情。
接著,就看阿媽低頭看著地板,而女兒轉過身去。小小女孩不知道、聽不懂、也看不懂,一樣頑皮地在地上撿拾任何可以破壞的東西。
人家說兩歲多的孩子最暴力,不過小小女孩確實暴力到有點失去控制。
阿媽是小小女孩的外婆,而女兒是小小女孩媽媽的姐姐,也就是小小女孩的阿姨。
小小女孩的父母都是吸食毒品者、也是販毒者、更是進出不斷的累犯,現在都在監所內服刑,媽媽曾經做過令人咋舌的社會案件、爸爸當然也共犯,一個判三十年、一個判二十幾年,案件慘烈程度可見一般。
小小女孩雖然才兩歲,已經開始在接受「躁動症」及「毒品戒斷副作用」的治療,一個禮拜四天要去診所復健,在這偏遠的鄉下,是極為辛苦的事。阿媽眼睛受過傷,為了小小女孩依然幾乎每天冒險騎摩托車帶小小女孩到有點距離的市中心報到。
剛接觸這個家庭,我以為阿姨們對小小女孩是鄙夷仇視的、是不想負擔這個重擔的。因為從電話開始到遇到阿姨們,她們總是希望我讓小女孩安置,她們總是要我去看小小女孩的破壞力、攻擊力及一刻也安靜不下來的「活動」力,她們不斷抱怨。
一直到幾次觀察下來,看到阿姨們總是會常常回家,幫忙照顧年老的阿公跟阿媽及補充家裡的用品,小小女孩的表姐妹們也會幫忙照顧小小女孩,細心地幫小小女孩拿掉身邊危險的東西、撿起被小小女孩丟到遠方的玩具,阿姨們還會帶小小女孩出門買東西、抱抱、餵吃飯、還有反抗著阿媽「教規矩」(因為阿媽會阻擋)。
某一次,在「又一次劍拔弩張」之後的離開前,我刻意請阿姨出來外面私下聊天,也許是因為已經熟悉我的存在、也許是因為習慣有一個我,阿姨對我的防備逐漸卸下。
阿姨告訴我,她其實也很愛這個小小女孩,小小女孩長得多麼的可愛,每次牽著她的小手,總是會有一股溫暖。她也是個媽媽,她知道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有多麼的重要,每次看著小小女孩因為阿媽沒隨時注意尿布是否乾淨,小小女孩屁股一陣紅,總是打從心底心疼起來,每次見到小小女孩第一件事,就是幫她檢查小屁屁是否還有紅疹,怕孩子吃得不夠營養,所以藉著說要回家看阿媽,其實是要煮營養的晚餐給小小女孩吃。
阿姨討厭她的妹妹,因為幾次的進出監獄不斷吸毒、每每只要上報就得承受鄰居間異樣的眼光、對小女孩的指指點點,她看了總是既難過有心碎,看著小小女孩被阿媽補償式的溺愛,她只能背著阿媽想辦法糾正。
而阿姨也是一個女兒的身份,看到老媽媽冒著生命危險騎車帶小小女孩去看醫生、看著年邁的父母照顧著永遠不會停電的小小女孩、看著父母不斷地擠出身邊所有的一滴血一滴肉一滴眼淚的照顧小女孩、看著父母在風中殘燭的年紀還在揹負著照顧小小女孩的生活、看著生命的逐漸失去與成長...她掙扎的心,又有誰會懂?
「因為愛她,所以我想教她;因為愛她,所以我希望她能有更好的環境。」在漸黑的天色下,阿姨眼眶中的淚水,竟如此清晰。
擁抱著阿姨,我摸到了微微顫抖的身體、聽見輕輕的啜泣聲,隨著月光的逐漸明亮,我看見小小女孩所擁有,比母愛更偉大的愛,來自於阿姨們。
還是依然會上演「劍拔弩張」的爭論、還是會看見以為是「不要」的希望安置、還是會去當救火隊、一樣要擁抱著這一家人。
但我知道,這個小小女孩,擁有最富有的愛。一對因為深愛她不捨放開手緊抓住想到生命最後一天的阿公阿媽、一對因為深愛她而不得不強迫自己放手希望她到一個沒有人認識更好的環境成長的阿姨們。
都只是為了讓小小女孩,更好、更好、更好.....
當命運少了「選擇」,當人生只剩下「僅存的一點點」,當因為守護只剩下「不得不」....
他們選擇了「被遺忘」,我們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