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2014年10月2日 星期四

受害者的模樣

        記得做「白玫瑰運動」剛開始要過「白玫瑰法案-性侵害防治法修正案」時,我跟一個專家討論性侵害案件的各種樣態、討論法庭上的攻防、討論「心證」在法官心中的比例之重、討論性侵害案件的真相有多難發掘。

        我們突然問了對方一件事:「法庭上,受害者要長什麼樣子?」
     
        那一刻,我們靜默了,腦中閃過一個一個受害者的樣子、閃過一個一個的案件、閃過每一次的陪伴、閃過接下判決書的那一刻....

        受害者長什麼樣子?

        她們應該是漂漂亮亮的女生,嬌小並且柔弱,生活正常朝九晚五,離家最遠只到路口的超商沒有夜生活,案件發生是晚上出來買東西被隨機拖到陰暗處性侵,不從歹徒反抗全身是傷甚至於重殘,從小乖巧沒有交過男朋友或者只忠於一任男友,釦子扣到快到下巴,裙子過了膝蓋,講到案件淚眼婆娑,看到加害者會害怕恐懼泣不成聲,描述案件聲音發抖,事發後躲在暗處不斷哭泣生活離開了原來的模樣,見到男性就會害怕不敢接近,永遠躲在陰暗的角落處再也走不出來。

        這是不是我們想像中標準受害者的樣子?這是法庭上對於性侵害案件最安全得分的受害者,可是很遺憾的是,扣除七歲以下的兒童,這樣的標準形象的受害者不會存在於我們案件中的百分之一,也就是大於百分之九十九的受害者都是可以被挑剔的。

        大多數法官眼中的受害者,都是跟他們的生長經驗一樣,認真努力唸書、不會在外遊蕩、每天兢兢業業地準備考試、父母親家庭關係建構良好、上學放學上班下班任何危險的地方都不會涉入,所以許許多多的成見早就走在「心證」前面。

        於是,我們明明知道這樣的刻板印象應該要被打破,但又怕官司輸了要不回受害者要的正義,最後開庭前總要千叮嚀萬囑咐,記得換上「正常」的衣服,雖然明明知道這跟她本來的穿著習慣不一樣,雖然明明知道「穿著」根本不該成為「被侵犯」的理由。

        不對,但卻無奈,我們想打破,卻被迫陪著不斷地繼續架構,這樣的「刻板印象」。

        法庭上的樣子違背了心裡擁抱的真理,然後我們就會贏了嗎?不!悲哀的是就算我們在法庭上的「穿著」妥協了,但案件的審理是冗長的,受害者的生活與穿衣哲學會不斷地挖掘出來,生活中的真實並不會被誰所隱瞞,誰夜晚不歸?誰交友複雜?誰裙子過短?誰講話輕挑?誰生活不檢點?不斷的放大檢視!

        明明是一件「違反當事人意願的性侵害案件」,卻像再檢討當事人的道德界限!

        因為穿的短就可以被性侵?因為喝醉了就應該被撿屍?因為交友複雜就代表人盡可夫?因為夜晚不歸就表示喜歡跟人回家?

        我們不斷地問自己?這個社會明明長得不是這個樣子,不是「單純」而「受害」才叫做真正的受害者、不是因為「意外」被「侵犯」才叫受害者,這不是唯一的犯罪形態。

        「受害者往往把自己放在危險的環境之中」,在做犯罪預防的教育時,我認同這樣的說法,我也會跟孩子們分享,如何保護自己可以讓自己可以免於被傷害的可能。

        可是,那是教育,那是避免傷害前的預防,那是自我保護,那不是法律!在法律面前應該評判的是「該不該做這件事」、「做這件事合不合法」,而不是因為「誰」做了什麼?所以「某人」做什麼就可以不被責罰。

        因為把自己放在危險之中,而受到傷害,這些在受害者的心裡跟未來,都會付出他們會付出的代價,這是「道德」層面,但這並不代表,在法律上,我們就可以將加害者的行為「原諒化」、或「合法化」。

        正如老人家常說:「財不可露白。」因此當一個人「財露白了」而被偷、甚至於被搶奪而造成生命上的危險,那是自己各種因素引來的「風險」,這可以被討論、被提醒、甚至於被譴責,但這絕對不能代表偷竊者、搶奪者、傷害者,做法就應該可以被合理合法化的。

        銀行每天擺明著櫃檯裡都有很多錢,應該沒有人會認為搶銀行無罪吧!

        就像父母會責怪孩子為什麼夜歸、出入不良場所,那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但一旦事情發生時,沒有一個父母會覺得「侵犯者」的做法是對的、而自己的孩子是「活該」。

        如果有一天,一個穿著暴露的受害者可以用她原本的面貌站在法庭上,不用在哭哭啼啼、可以理直氣壯地說出自己的「不願意」,最後得到正確的判決。那我想,那一天,我們已經看清楚受害者的模樣了。

        讓法律回歸法律,讓道德回歸道德吧!別再用道德的那個標準、別再用平衡報導這種理由、別再用自己也要負責任這類風涼話,再集體的暴力去霸陵「受害者」了。

        我深深的期待著,那一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關於想成立家長互助網-2』

經過上個禮拜的初篩為天使塵陽性後,每天我們密集的跟孩子在每晚睡前通電話。 了解孩子每天的狀況(身體及心理),並釐出上個禮拜、上個月,所有可能被毒品污染的路徑、人、事、物及跟以前不同的特殊事件,進而避免再接觸與重複。 每通電話最後,總不忘...